池上稻田旁有土地公廟,廟旁有一棵大榕樹。村民們在樹下立了一座大約一公尺見方的小廟,廟裏供奉「榕樹公」牌位,有一只香爐,四時祭拜。
農村對大樹都 當作神祭拜,自然不會隨便砍伐。民間信仰有民間信仰的因果,尊重四時,尊重土地,尊重自然。
人類如此破壞大自然,森林遭破壞,天地失了循環的平衡,氣候變遷,該下雨的季節不下雨,原來水源充沛的地區開始乾旱。
每四年一次的選舉造就許多短視政客,囂張跋扈,誇誇其談,然而水壩水庫的興建,不是空口說白話,水源的開闢儲蓄,都不是四年的事,森林的護育,更是百年大業,四年的短視政客如何解決?
眾生要開始受缺水的痛苦了,能不能回頭省悟我們曾經如何糟蹋自然,破壞自然。我長大的臺北市,半世紀間有多少老樹消失?有多少水圳水渠消失?有多少溪流乾涸?
「風調雨順」掛在家門口,是數千年來家家戶戶的祈願,也是提醒。然而現在可以為了四年短視的經濟利益破壞數千年才形成的自然生態。大自然要反撲了,森林大火、乾旱缺水,大地乾涸,霧霾籠罩,海洋污染-⋯⋯,一邊繼續破壞自然,一邊喊缺水,我們不知道天地的因果嗎?
希望能在這小小的榕樹祭拜前低頭反思,傳統農村敬天敬地尊重自然生命的態度是不是應該重新被重視的智慧?